不尽长江滚滚来上一句_1优质

4次浏览 | 2025-10-03 14:11:30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要回答

网上有关“不尽长江滚滚来上一句”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不尽长江滚滚来上一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出自杜甫的《登高》 。

一、原文:

登高

唐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

三 、赏析。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 ,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 ,使人读来 ,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 ,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 ,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 ”,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 ,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 ,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 ,“渚 ”是“清”的 ,“沙”是“白 ”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 ”之中飞舞盘旋 ,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 ,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 、滚滚而来的江水 ,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 ”,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 ,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 ,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 ”、“百川东注 ”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

最后 ,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 ”已让人黯然神伤 ,“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 。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 ”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 ,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 ,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 。从一般用法来说 ,“作 ”连接抽象的事物 ,如作难、作废 、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 ,一般指“人 ”,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 ,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 ”是抽象的事物 ,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 ” ,而用“作” 。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 ,我只能“独登台 ” ,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

诗前半写景 ,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 ,形 、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 ,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 、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 ,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 ,便跃然纸上 。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 ,字字皆律 ”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 ,决不能道者 ”。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四、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 ,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 ,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 ,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

五、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 ”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 ,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登高》,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

全文: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 ,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

扩展资料: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 ,才点出一个“秋 ”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 ,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 ” ,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 ,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 、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 ,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

此联的“万里 ”“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 ” ,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 ,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 ,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 ,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关于“不尽长江滚滚来上一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点我获取客服联系方式~  ...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认准官方唯一联系方式客服24小时在线&...

网站地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99999@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CopyRight©1999-2025 www.wosen-ddc.com All Right Reserved 沪ICP备2025010088号-1
安全图标